雅安习俗:欢欢喜喜庆满月

2022-09-08 20:42:05人阅读老吴公墓
婴儿降生一个月,称为“满月”。一般家庭这天要给婴儿“过满月”,或者叫“做满月”,祝贺婴儿母子平安,此谓“弥月之喜”。满月这天亲友们要前往送贺礼,主家则设宴款待宾客。满月之后,产妇不用再“坐月子”,可以正常地行动,许多禁忌也可以解除了。但在满月当天,产妇往往有一些约定俗成的做法。比如苏南一带,这天产妇要吃七顿饭,不做事,认为这样才可消除坐月子的病痛。有的还把扁担放在门榄上,产妇往上躺一会儿。正所谓:“满月七顿饭,到老腰不酸;满月睡扁担,到老腰不弯。”不过,满月当天的活动主要还是围绕着婴儿展开的。早在我国唐朝,庆贺儿生满月的满月礼就已经非常盛行。

《太平广记》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:唐髙宗显庆年间(公元656 -661年),长安城西路侧有一店家生下一男,“月满日,亲族庆会,欲杀羊,羊数向屠人跪拜”,但大家都不以为意,就将它杀了,把肉放在锅里煮。“余人贪料理葱蒜饼食,令产妇抱儿看煮肉。抱儿火前,釜忽然自破,汤冲灰火,直射母子,母子俱亡。”这则故事的本义或许在于对人们进行宗教宣传,却反映出当时民间庆祝满月的活动是相当隆重的。宋代民间多有满月“洗儿”的做法。据《东京梦华录》和《梦粱录》,婴儿满月这一天,家境富裕的人家要“大展洗儿会”。

此前产妇娘家要备好彩画钱或金银钱和各种果品,以及彩缎、珠翠、囟角儿食物等,送往婿家。洗儿时,亲朋聚集,将煎好的香汤倒人盆中,并放进洗儿金银、枣子、菊、蒜等物,盆四周用数丈彩色缎匹缠绕,称作“围盆红”。家中尊长用金银钗搅拌盆里之物,叫“搅盆钗”,在场的亲友则将金钱银钗撒于盆中,名曰"添盆”。随着汤水的搅动,盆内的枣子等物也随着一起旋转。这时,就有新婚不久的少妇或久不生育的妇人争着捡取直立起来的枣子,认为是生男的征兆。接着给婴儿沐浴剃发。将剃落的胎发盛于金银小盒中,并用彩线缠绕。再由家人抱着婴儿向前来祝贺的亲友参拜致谢。礼毕,将婴儿抱入他人房中,叫做“移窠”。   

前代婴儿满月亲朋送礼贺喜,主家设宴款待,为婴儿沐浴、剃发、移窠等一系列礼俗,一直延续到后世,直到今天仍不鲜见。而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庆贺方式。比如在苏南地区,要请亲友到家里来喝“满月酒",吃"满月面”,还给邻居挨家送一碗煮好的面条。有钱人家还会请艺人来家弹唱。亲友前来庆贺,要向婴儿赠送礼物,有锁片、手镯、脚镯、项圈、项链、小算盘等。礼品上多刻有“长命富贵”等字样,亦有送衣料、食品的。亲友辞行时,主要会发送红鸡蛋,一般是五只,取“五子登科”之意。在山东威海荣成一带,婴儿满月时,主家常郑重地以喜帖形式邀请客人。其格式为:“某月某日为小儿(女)弥月之喜,略备薄酌,敬请屈驾光临。某某某拜。”

俗话说“请客不去,两家无趣”,所以凡接到请帖则必须赴宴。清晨起来,主家给婴儿穿戴一新,并剪去胎发。这天早饭大多吃面,取“福寿绵长”之意;中午蒸饽饽,多蒸成“铜子”、“桃子”、“石榴”等形状,俗话说“给孩子蒸蒸”;晚上则吃饺子。在我国许多地方,婴儿姥娘家的人是满月礼上的重要客人。他们的礼物也多有讲究。比如在浙江,婴儿满月时,姥娘家要送鞋等礼品,宁波一带叫送“满月担”。礼品通常有肉、鱼、鸡等食物和虎头帽、虎头鞋、披风等衣物。其中虎头鞋是必不可少的。虎头鞋式样繁多,多以黄布为鞋面,鞋头刺虎头,虎头上常绣一 “王”字。取虎的阳刚和威武之气,用来驱邪、延寿和祈福。在陕西潼关等地,姥娘家等至亲要送“产旗”。产旗以细竹为杆,以金纸做成箭头,下挂竹弓,红丝为弦,弓或弓弦上悬挂绸缎被面、毛笔、墨锭等物。产旗不送进屋里,而是依次靠在大门外的墙上,供人参观。

山西万荣、闻喜一带,姥娘要带去一束谷草,分为数小把,用黄泥交叉粘在门楣墙上,中间再钉上一柄木勺、一双筷子、一个碗,称为“撇草”。舅舅家则送三尺红绸或红布,若婴儿是男,上写“后生可畏”、“栋梁之材”,若是女,则写“巾帼英雄”、“祖国花朵”等,钉到大门上,称为“挂旗”。在我国不少地方,满月当天要给婴儿剃胎发。在温州,满月剃头叫“打光光”,脑门必须留足一寸见方的头发,叫做“孝顺发”。剃下胎发,迅速用红布包裹,送悬保重娘娘宫神座旁边。剃头后,还要请理发师吃酒,并送鸡蛋、红包酬谢。山东潍坊一带,婴儿满月时第一次理发,俗称“铰头”,也叫“剃满月头”。

满月这天早晨,姥娘和亲戚们带着食物、衣服以及长命锁、关羽刀、镜子等前来。届时,在堂屋的正中间放上八仙桌,摆上贺礼,焚香点蜡。首先在孩子头上涂抹嚼碎的茶叶,这有消炎、防脓肿、滋生浓黑头发的作用。剃发时一般保留头顶和颈窝处的头发,前叫聪明发,后叫撑根发,其余连同眉毛要全部剃掉。胎发剃下后,装进红布袋中,缝缀在孩子的枕头上,人们认为胎毛聚垅着孩子的魂魄,把它缝在枕头上可以防止孩子失魂。在山东莒县店子集镇,满月铰头由舅舅执行。舅舅带来剪刀和梳子,届时在婴儿的头上比划几下,并不真正剪,比划完就算“铰完头” 了。在湖北,剃满月头,一般要剃光,也有的在囟门处留一撮“瓦当毛”,以避灾消殃。

剃过发后,理发师要把煮熟去壳的鸡蛋放在小儿头上滚过,认为可吸去胎毒,不生疔疱,滚过的蛋要给狗吃掉,称为“得元宝”。用鸡蛋滚头时,理发师要“呼彩”:“一滚天长地久,二滚地久天长,三滚桃园结义,四滚四季发财,五滚五子登科,六滚六合同春,七滚七夕相配,八滚八抬大轿,九滚久久长寿,十滚前额到堂。我今滚完了,伢儿嘻嘻笑,光阴似箭快快长,日月如梭生得强,日后非是等闲郎,发富发贵永无疆。”此外,有些地方还有满月出行的做法。以湖北土家族为例,这天,由祖母把婴儿背到亲友家去。在回家的路上,要把亲友送的粑粑、糖食等东西分送一些给过路人,预示今后孩子长大了很大方,不吝啬。山西中部和东南部地区,也有出行的习俗,俗谓“撞喜”。

家人请一位儿女双全的长辈抱着孩子出门,如果见到的第一个人是上有父母下有子女本人有配偶的“全人”,就交由他将孩子抱回家送给婴儿的母亲,主人会以红包相谢。    满月过后,婴儿与母亲通常要到姥娘家住几天,叫“挪尿窝”、“躲臊窝”、“让尿窝”等。在我国许多地方,盛行“请满月”,也叫“搬满月”,就是婴儿姥娘家的人到婴儿家,亲自把他和他的母亲接回去。忌讳不请自去。

在山东枣庄付庄乡红山峪村,过去“叫满月”女孩是二十八天(还缺两天不到满月,“缺”的意思是缺少男孩),男孩是三十天,由舅舅担着箩筐去接满月,箩筐里铺上干草,褥子和被子,将婴儿放进去,要用红色涂抹婴儿鼻梁直通两腮,像个“人”字,盖严,外面蒙上母亲结婚时用的红盖头,上边放上桃木枝,再用红头绳两头拴上染红的花生系上红布。到姥姥庄头,要先进场里,场谐音“长”,取“长久”之意。由妗子接过来抱着,怕姥姥接“赖姥姥”,即到姥姥家好生病。到姥姥家要先用一点猪食抹在婴儿嘴上,说是这样婴儿饭量大,好喂养。若是男婴,姥姥还要给做鸳鸯裤,称为“蜕毛衫”。婴儿随母亲在姥姥家住六天,取六六大顺之意,然后再由舅舅送回家。离开时,要用白粉将婴儿涂抹得像个小丑,与来时的红“人”字相对应,所谓“去时是个红蛋虾,回来吃得白煞煞”。

在山西东南一些地方,婴儿随母亲到姥姥家后,姥姥要给外孙戴银锁,此外,还要捏制小兔、小猫、小狗、蝴蝶、菊花等形状的面馍,蒸熟后让女儿带回。亦有些地方把这些面馍用红线穿成一圈,再加上一个面制的长命锁,挂在孩子脖子上,叫做“扎牙馍”,祝愿婴儿早早长出牙齿。在江苏东海等地农村地区,有“发盛”之举。小儿满月去姥娘家,姥娘要手拿烧火棍或铁火叉栏在门外,往小外孙屁股上作态打两下,才让进门,所谓:“小外孙,小外孙,别把鬼风带进门。火棍打干净,家孙外孙都发盛。”“请满月”习俗类似于宋代的“移窠”,但比移窠有着更为丰富的文化含义。据记载,婴儿移窠只不过是在本家族内近距离地换换床位(到姆婶或者别人家中),而“请满月”则是去了姥姥家,在那里,他那黝黑、转动尚不灵活的眼睛会看到更多陌生的面孔,更为重要的是,又会有许许多多的人看到他那稚嫩的小脸——于是,他的出生得到了更多的社会认同。

原创文章 请勿转载:http://www.wofosan.com/guoxue/fuwu/137.html
感谢您浏览成都老吴公墓网!
互动热线:183 283 29737